当前位置:萌娃亲子网 > 辅食 > 正文

安抚奶嘴的作用 孩子不爱吃安抚奶嘴的原因是什么 自己的孩子不恋物正常吗

导语:可能是一些新的思维的影响,很多新妈妈会认为孩子就是有恋物,喜欢含奶嘴吃手要安抚巾的习惯。但是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并没有发现有这种需要安抚物的时候正常吗,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恋物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解释。妈妈们,在文章开篇之前,我们先来

可能是一些新的思维的影响,很多新妈妈会认为孩子就是有恋物,喜欢含奶嘴吃手要安抚巾的习惯。但是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并没有发现有这种需要安抚物的时候正常吗,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恋物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解释。

妈妈们,在文章开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自家孩子有没有对以下“物”的依恋行为:

☺ 妈妈的乳头、奶瓶、奶嘴

☺ 自己的手指和拳头、玩具、毛毯、毛巾、被子、枕头、手套、妈妈的衣服

☺ 家长的身体部位:耳朵、手、胳膊、头发、肚脐眼、肚子、胸、脸

没错,以上提到的那些,都可成为孩子们的安抚物。其中,妈妈的乳头、奶瓶、奶嘴最容易让孩子依恋,其次则是有熟悉的温暖、妈妈味道的毛毯、毛巾、被子。

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恋物癖」?

当然不是!

对于孩子的“恋物”,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孩子的这一行为并非“恋物癖”,这只是在婴幼儿时期的一种正常行为,也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是每一个个体心理发育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而我们成人所说的“恋物癖”又是什么?

恋物即以某些特定的的无生命物体或人体部位作为性欲对象,由该物体或部位获得性激励,或通过某个生殖器以外的、通常与性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具体对象而得到性兴奋和性满足的一种性现象。更广义的恋物还可以包括由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某种状况、情形而获得性激励的情况。

好了,言归正传,说回孩子的「恋物」行为。

▌1、孩子为什么需要安抚物?

早在六十多年前,英国儿科医生、著名精神分析家Donald. W. Winnicott将这些被孩子们所依恋的小物件定义为“过渡性客体”,一般它们都有这样的共同点:柔软温暖,可以移动,它们的作用是替代母亲给予孩子带来温暖和安全感。这些过渡性客体能帮助孩子们对抗焦虑、寂寞,给孩子以安全感,帮助他们安然入睡。

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就会通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需求和安抚情绪。

为满足吮吸欲望,孩子会吸吮妈妈的乳头、奶嘴、手指;为满足抓握、触觉欲望,孩子会喜欢摸小毛毯、被角、枕头角、毛绒玩具,甚至家长的身体部位。

学术一点的说法,婴儿刚出生时候并没有去区分“自我”和“非自我”。当小孩子开始分离这两个概念,并且从完全依赖向相对独立进化时,他就会使用过渡物品(安抚物)。

婴儿最开始是把自己和母亲视作一体的,它们认为母亲把世界带给自己,觉得是自己的愿望创造了让他得到满足的他希望的东西。随后婴儿就会意识到母亲和自己并不是一体,因此会有缺失感。

婴儿认识到他要依赖其他人或事物,也因此会带来一段有挫败感和焦虑的困难时期。因为母亲不可能一直时时刻刻与婴儿在一起满足其所有愿望,因此最终婴儿会寻找一个安慰的方式,一种替代品。这时候也就出现了安抚物。安抚物对婴儿来说会代表母爱的所有功能,意味着婴儿自己可以创造他所需要的东西了。

安抚物使得婴儿在母亲离开自己的时间慢慢变长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个和母亲之间幻想的纽带,它在婴儿睡觉和抵抗焦虑时候十分重要。

通俗一点的说法,妈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孩子的身边,孩子就会把某些物品做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从中获得安慰,即“安抚物”。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它代表了妈妈和安全。

安抚物与妈妈不同的是,孩子能控制它,自己能决定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不需要。当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使用它,逐渐减少对妈妈的依赖,比如睡觉的时候。孩子正在用一个积极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独立。

其实安抚物不光小孩子用,在成人和一些治疗中也会用到。

一个人感觉孤单时、看电视时,喜欢搂抱一个枕头、裹一个毛毯;急救车和警察巡逻车中有时会配备毛绒玩具,用于为事故或者重大创伤中的受害者提供安慰;急救护理人员会用宽的毛毯来护理那些受到物理冲击的人;慈善机构也会向灾难幸存者提供诸如毛毯一类的安慰物品。

▌2、孩子什么时候对安抚物的需求最强烈?

☺ 睡觉时

☺ 断母乳时、与父母分房睡觉时

☺ 有压力时,比如受伤、疲倦、沮丧时

☺ 家庭发生变化时,如弟弟妹妹出生、亲人病故、父母离异

☺ 家庭关系不和谐、家长陪伴不足、生活内容单一、情感被忽略时

☺ 被动做某些事情,比如看电视、听妈妈讲故事时、被带去参加大人的聚会时

☺ 外出旅行时

☺ 进入一个新环境,如上幼儿园时

☺ 其他

▌3、为什么有的孩子不依恋物?

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妈妈或其他照顾人经常在身边,不需要替代性的安抚物;一种是孩子用其他方法来安慰自己,比如吮吸大拇指、安抚奶嘴等。

没有安抚物的孩子可能对压力或不愉快的感觉不太敏感。

心理学家认为,感情敏感的孩子往往更易对某种物体形成健康的依恋。孩子2个月大时,对压力和不愉快的反应已经显示出很大的差別。有的孩子1秒钟也不能忍受就嚎啕大哭,而有的孩子则仅仅是瘪瘪嘴、哼哼一下。

▌4、孩子依恋物的情况会持续多久?

恋物是孩子心理发育的自然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关系的拓展与生活的多样化,多数孩子是不会对这些替代性的安抚物产生依恋心理的,长大后自然对婴幼儿时期所依附的物品慢慢转移。

▌5、孩子什么时候会放弃安抚物?

没有一个确定的年龄。大多数孩子在上了幼儿园,有了更丰富的生活时,有了同伴的陪伴和压力,就会放弃安抚物,有的孩子会持续到上小学。

▌6、孩子会因为依恋物不依恋人吗?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父母不必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使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适,也没有证据表明那些有安抚物的孩子不能放心地依恋妈妈。

现今的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安抚物在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使儿童学会如何在难以应付的环境中自我安慰。

▌7、孩子依恋物要纠正吗?

☺ 如果孩子只是在睡觉时,在有安抚物建立的熟悉环境下入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需要刻意去纠正。

☺ 只要孩子对物品的依恋程度没有影响到生活作息,家长就不需过于担心。

☺ 对于那些与安抚物相处时间较长,过渡依恋、24小时无时无刻不呆在一起的孩子,家长需要进行一些情感投入式的干预。

☺ 千万不要“强迫”宝宝放弃依恋物,特别是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强制的方法,会伤害到孩子,也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结果适得其反。

▌8、家长可以怎么做?

1家长要知道,即使没有给孩子主动提供过安抚物,需要时,孩子自己也会在生活环境中寻找自己的安抚物。

2尽可能按照孩子的安抚物再买件一模一样的。这样你可以经常性地交换它们,并为依恋物的破损或者丢失做好准备。

3多准备几个安抚物,比如几个相似的毛绒玩具、小毯子、小枕头,让孩子难以对某一个产生长期的依赖。

4通过共情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设置一点简单的使用限制,比如只在睡觉时候用、可以在家里带着玩但不可以带到外面玩等。

5让孩子帮助收纳安抚物。比如让孩子在出去玩之前,自己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安放他的小毛毯。

6一开始就注意安抚物的清洁,让孩子习惯小毛毯或者玩偶是需要经常清洗的。

7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让孩子忙碌起来,对带孩子户外活动,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多找一些有趣的需要动手的事情让他做,比如拼图、画画、做手工、搭积木等等。

8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多拥抱孩子,持续性地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和关注,这样会更好。

9尽量减少孩子的独处的时间。每天抽出1小时的时间,固定陪伴孩子,陪伴孩子時,不做其他任何事情(包括看手机、看书、想着工作的事情)。

10全心全意的陪伴和投入,和孩子一起玩,孩子是主导,別老想着教孩子东西。

11在生活中,尽量少把孩子与他人比较,减少孩子不必要的压力,有老人的家庭更需要特别注意。

12依恋物对于儿童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支持。是他们适应陌生环境的情感拐杖。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依恋物,但对需要依恋物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成年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如此的弱小,感觉新环境的不安全,所以,家长老师要理解幼儿「恋物」。

13安抚物会有利于解决孩子初入幼儿园时的分离焦虑情绪,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14家长可以和幼儿园的老师一起配合,用共情和告别仪式的方式,通过鼓励,逐步帮助孩子解决随身携带安抚物的问题。

这些都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妈妈和宝宝长时间的坚持。如果在此之前父母陪伴得少,欠下孩子太多的陪伴,那就需要数倍的时间才能挽回。

我再推荐一本适合妈妈与宝宝一起读的绘本《阿文的小毯子》。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大人和孩子都更好的理解对小毯子的依恋。但需要提醒的是,故事里的是毯子,携带不便,最后剪成了手帕。剪,这个动作除非孩子同意,不然是不能做的。破坏他的依恋物和强行夺取,对他的伤害是一样的。

最后,总结一下。

孩子依恋物,是正常的,真正需要审视的是,我们作为家长,是否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孩子增强安全感,帮助孩子从完全依赖妈妈过渡到完全独立。给孩子贴心关爱,让孩子的心理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真正独立成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萌娃亲子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mw656.com/fushi/296663.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婴儿肚脐贴有什么作用 新生儿有必要用护脐贴吗 护脐贴对宝宝有用吗 下一篇: 小儿肺炎是怎么引起的 孩子肺炎是怎么引起的 怎么护理得肺炎的孩子